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文件

江源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1-09-18  信息来源:政府办   收藏
白山市江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白山市江源区水环境质量巩固 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各相关部门: 

      《白山市江源区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白山市江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816 

      (此件公开发布) 

 

 

  

  白山市江源区水环境质量 

  巩固提升行动方案 

    

  为巩固我区“十三五”水污染防治成果,推动污染防治重点任务落实,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空气、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三个行动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发〔202110号)和《白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山市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巩固提升方案及“无废城市”建设推进方案的通知》(白山政办发〔20213号)要求,结合《白山市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控制面源污染巩固提升浑江流域水质行动实施方案》(白山环领办〔202129号)内容,制定本方案。 

  一、行动目标 

  在水环境方面,全区省考断面基本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标准。 

  在水资源方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着力保障重要河流生态流量和重要湖泊生态水位。 

  在水生态方面,主要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提升,主要河流和重要湖库生态缓冲带建设初见成效,河湖口湿地、尾水湿地面积不断增加,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得到有效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水环境治理工程。 

  1加快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通过纳入城镇污水管网集中处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或采用生态处理、转运等方式,分类推进乡镇生活污水处理。新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要厂、网、站一并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区住建局、区生态环境局牵头,区发改局等参与) 

  2加快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重点推进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消除管网空白区,推进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重点实施城镇污水管网混错接改造、管网更新、破损修复改造、淤积管道清淤等工程,加快推进建筑小区、企事业单位内部雨污水管道混错接改造,全面提升现有污水处理厂进水生化需氧量浓度。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应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难以改造的,应采取截留、调蓄和治理等措施。(区住建局牵头、区生态环境局、区发改局等参与) 

  3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改造。污水处理厂下游应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尾水净化工程。(区住建局区水利局、区生态环境局牵头,区发改局参与) 

  4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全面推进污泥处理设施建设,保障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达到国家要求。要统筹考虑污泥产生量和泥质,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处置技术路线,推进污泥资源化利用。(区住建局牵头,区发改局、区生态环境局等参与) 

  5强化工业企业排水管理。工业集聚区应当按规定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工业园区管理机构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进入市政污水收集设施的工业企业进行排查,开展评估,经评估认定污染物不能被城镇污水处理厂有效处理或可能影响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稳定达标的,要依法责令限期退出;经评估可继续接入污水管网的,应当依法取得排污许可。(区生态环境局、区住建局牵头,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区商务局参与) 

  6加强重点污染源管控和清洁化改造。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环境管控要求,按照环境管控单元和环境准入清单实施分类管理,对不符合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的企业一律禁止准入。(区生态环境局牵头,区发改局、区工信局等参与)全面推动农副食品加工、化工、造纸、钢铁、氮肥、印染、制药、农药、电镀、染料颜料等行业实施绿色化改造,推进清洁生产,减少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区工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区发改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7推进“散、乱、污”企业深度整治。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回头看,对存在严重涉水环境问题的“散、乱、污”企业,按照规范改造一批、扶持提升一批、搬迁入园一批的要求,予以整改。(区生态环境局牵头,区工信局、区公安局参与) 

  8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对入河(湖、库)排污口实行台账式、清单式管理。对新设置的排污口要严格审批,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对已批准设置的排污口,要稳步推进规范化整治,设立标识牌并具备采样监测条件。对规模以上入河(湖、库)排污口,要具备水量和水质同步监测的能力。对非法设置的入河排污口,坚决予以取缔。(区生态环境局牵头,区住建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等参与) 

  (二)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 

  9实施河道生态修复。对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主要河流河道实施生态修复。加强河道岸线蓝线管控及流域保护,全面清退河道内非法侵占河道的农用地,河湖蓝线范围内的农田应在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农民权益下逐步退出。加强滨河带生态建设,在河道两岸因地制宜建设生态隔离带、缓冲带。积极推进美丽河湖创建。(区林业局、区自然资源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实施湖库生态修复。全面落实河长制,大力实施河湖生态修复,强化河湖保护与治理。具有饮用水水源功能的湖库,要在支流入水源地河口处,创造条件建设具备“滞、蓄、净、排”功能的人工湿地。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治污”等专项行动,巩固河湖生态修复成效。(区林业局、区自然资源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对全区重要湿地范围内私开 滥垦耕地实施退耕还湿,扩大湿地面积。加强河口、河滨湿地建设,在支流入干流河口处、河滨带、支流入湖库的湖口处应因地 制宜建设湿地工程。加强湿地公园保护与管理,进一步强化湿地公园巡护与管理工作,杜绝违法开垦湿地、破坏湿地、采砂取土、放牧等行为的发生。(区林业局、区水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施水资源保障工程。 

  12完善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谋划实施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再生水输送管网建设,提升再生水利用效能。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设“滞、渗、蓄、用、排、净”相结合的雨水收集、处理、资源化利用设施。(区住建局牵头,区生态环境局、区水利局等参与) 

  13推进节水行动。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切实加强公共用水监督管理,全面推进城市节水、工业节水、农业节水、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洁、车辆冲洗、建筑施工及生态景观用水等领域,优先使用再生水。(区水利局牵头,区工信局、区发改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4着力保障重要江河生态流量。统筹考虑各类湖库供水工程供水任务、能力以及来水(引水)状况和蓄水情况,合理安排生态用水下泄水量,采取水量调度、生态补水等措施,保障重要江河生态基流。着力解决水电站下游河段断流现象。(区水利局牵头,区生态环境局等参与) 

  15实施江河源头区涵养林建设。加强主要江河源头、水源涵养林保护工作,推进水源涵养林建设,全面保护天然林,提高森林蓄积量,不断提升源头区水源涵养能力。(区林业局牵头,区自然资源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等参与) 

  (四)实施水安全保障工程。 

  16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全面完成集中式(供水人口一般在1000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碑、交通警示牌、宣传牌等标识,以及保护区内道路、航道警示标志设置,因地制宜完成一级保护区周边人类活动频繁区域隔离防护设施建设。全面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题整治,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区生态环境局牵头,区水利局参与)全面推进全区县级城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区水利局负责) 

  17全面开展环境风险预防性设施建设。加强高风险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健全企业应急防范体系,推动健全完善三级应急防控体系,有效防控突发环境事件。(区生态环境局负责) 

  18探索开展流域应急处置工程建设。探索在支流合适区域,通过采取建设污水事故收集截流设施等工程措施,减缓事故状态下污水对流域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区生态环境局牵头、区水利局参与) 

  19提高水环境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水环境质量智慧监管平台,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物联网等技术,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管理,提升水环境质量综合监管能力。(区生态环境局、区政数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压实工作责任。各部门要深刻认识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的重大意义,根据本《方案》明确的目标任务、制定本部门贯彻落实措施,明确工作计划、重点项目、年度目标、完成时限,做好项目推进、资金使用等工作,完善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强化各部门的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确保本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区直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全面提升河湖保护管理水平。按照《吉林省河湖长制条例》要求,推动各级河长履行好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职责。各级河湖长要加强调度和部署,按照规定的巡查周期和巡查事项,对其责任河湖进行巡查,对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进行督促和监管。落实河湖警长制,加强河湖治安管理和行政执法保障,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清河行动,每年冬春季、汛期前,集中开展清河行动。(区河长办负责) 

  (三)强化资金政策扶持,增强污染治理能力。加大对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项目的投入。通过实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模式,吸引社资本投入。要尽快将污水处理收费标准调整到位,原则上应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正常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要提升自备水源污水处理费征缴率。(区财政局、区发改局、区住建局、区生态环境局、区金融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抓好项目谋划,积极争取资金。各部门要主动谋划项目,分类进入项目库,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资金支持。推进整区域打包谋划项目建设和后续运行管理,推进城镇供排水一体化、厂网一体化。鼓励饮用水源环境治理、水源涵养林建设、河湖生态修复、湿地建设等项目与周边土地开发、供水项目、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生态旅游等经营性项目捆绑实施。(区直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责任编辑:张志刚 初审:    复审: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