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12月21日起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提高到4.14%,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7.29%提高到7.47%,上调0.18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具体水平见附表)。此次调整有利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
|||
单位:% |
|||
|
调整前利率 |
调整后利率 |
调整幅度 |
一、城乡居民和单位存款 |
|
|
|
(一)活期存款 |
0.81 |
0.72 |
-0.09 |
(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 |
|
|
|
|
2.88 |
3.33 |
0.45 |
|
3.42 |
3.78 |
0.36 |
|
3.87 |
4.14 |
0.27 |
|
4.50 |
4.68 |
0.18 |
|
5.22 |
5.40 |
0.18 |
|
5.76 |
5.85 |
0.09 |
二、各项贷款 |
|
|
|
|
6.48 |
6.57 |
0.09 |
|
7.29 |
7.47 |
0.18 |
|
7.47 |
7.56 |
0.09 |
|
7.65 |
7.74 |
0.09 |
|
7.83 |
7.83 |
0.00 |
三、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 |
|
|
|
五年以下(含五年) |
4.77 |
4.77 |
0.00 |
五年以上 |
5.22 |
5.22 |
0.00 |
新闻背景:今年以来人民币基准利率6次调整概况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 姚均芳、王宇)中国人民银行20日决定,自12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今年第六次上调银行基准利率。这六次上调概况如下:
自2007年3月18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12%提高到6.39%。
自2007年5月19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79%提高到3.06%,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39%提高到6.57%。
自2007年7月21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3.06%提高到3.33%;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6.57%提高到6.84%。
自2007年8月22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3.33%提高到3.6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由6.84%提高到7.02%。
自2007年9月15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60%提高到3.87%;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7.02%提高到7.29%。
自2007年12月21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87%提高到4.14%;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由现行的7.29%提高到7.47%。
新闻分析:央行年内第六次调整银行利率有哪些特点?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张旭东、王宇、姚均芳)
2007年中国调整利率之频已为历史所罕见:央行20日18时宣布,自12月21日起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已是央行今年第六次调整银行利率。那么,此次调整有哪些特点?
针对性强: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
这次调整银行利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宣布明年将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后的首次调整。
根据本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从2008年起,我国改变实施近10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转而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央行有关负责人20日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此次利率调整有利于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两防”(防过热、防通胀)已成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社会上对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动向普遍关注。
事实上,按照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央行已在12月8日宣布年内第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经济学家王小广说,目前投资反弹压力依然很大,经济仍然存在从偏快转向过热的危险,物价上涨压力依然不小。“在这种背景下加息,也在大家预期之中。”
稳定通胀:增加百姓存款收益
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能直接冻结银行资金有所不同,加息不仅能提高融资成本,还能提高社会公众利息收入,稳定百姓的通胀预期。
今年以来物价持续上涨,通胀压力凸显,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6.9%,创近十年来的新高。1月至11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6%。
物价上涨对普通百姓生活带来一定影响。而央行今年连续6次提高存款利率,能直接增加百姓储蓄收益,一年期存款利率累计上调了1.62个百分点,有助于缓解物价上涨压力。
央行20日公布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今年第四季度近半数的城镇居民明显感受到物价上涨压力,超过六成以上的居民判断未来物价仍继续上涨。
央行有关负责人20日明确表示,此次利率调整能稳定公众通胀预期,发挥价格杠杆作用。
手法多样:非对称调整
此次加息属于“非对称加息”,即存贷款利率调整有所不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这是今年5月19日央行实施“非对称加息”之后,再次运用“非对称加息”的方法。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说,实施“非对称加息”,能使银行利差减少,有利于抑制银行房贷冲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整利率,一年以内的定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较大,而活期存款利率则小幅下调。央行对此表示,这能引导居民等各类经济主体更多地存放短期定期存款,在保持存款流动性的同时,可以较快地得到更多收益,提高应对物价上涨的能力。
郭田勇认为,活期利率下调主要是出于目前银行存款活期化较严重的考虑,如果存款过于活期化,这部分资金可以随时用于投资,不利于调控流动性。通过上调定期利率、下调活期利率,可以起到鼓励定期存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