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区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转型,初步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的良性发展格局,全年栽培食用菌5800余万袋,新增棚膜蔬菜面积260亩,蔬菜产量1860万公斤,农业产业化产值预计完成38亿元,同比增长20%。
全力推进农村党建,通过完善村级干部“三诺一考”管理办法,将承诺主体延伸至全体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将承诺内容拓展到民事村办、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村民”计划等方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项目支书、项目党员、项目村民”计划稳步推进。榆木桥子村、小东岔村、大石人村通过第一批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村审核验收,全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307户,规范农村院落1800余户,修整农村道路1万延长米,修建围墙1200延长米,栽植绿化树木19万株,栽花5万平方米。
在农业生产中,通过科学的测土配方,合理施用化肥,避免过量和过少施肥而造成的减质和减产问题。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5万亩,占玉米、大豆播种面积的90%以上。推广玉米普通地膜覆盖面积1万亩,降解膜推广1.5万亩。创建科技示范户180户,推广降解膜新技术,玉米新品种3个、大豆新品种2个。培训农业科技指导员20名,培训骨干专业农民180户,培训农业生产明白人1000人次。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标准化、可追溯四个体系,强化种子、农药、饲料和兽药等农资监管,建立质量承诺、信息发布、“黑名单”等制度,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年内重点抽测九大类36个品种的农产品,检查域内农资经营点23个。保障重大植物疫病防控安全。加强重大病虫监测,做好疫情分析预警工作,确保应急值守、应急物资、应急处置措施落实到位,全面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减少农作物病虫害损失。
做好农业专家在基层、定点挂钩帮扶等活动,延伸服务链条,改进服务方式,加大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介、展示、观摩、培训、咨询、入户指导力度,提高农业生产力。重点抓好180个科技示范户建设,搞好农民培训。与农业科研院校科技结对,促进农业科研院校在生产一线建立试验示范基地,集成、熟化、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加强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发挥龙头企业联系科研院校的作用,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通过技能培训、产业带动、创业扶持等多种途径,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大户。支持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办农业企业。稳定专业合作社规模,开展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提高规范化水平,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和服务,支持合作社之间、合作社与相关市场主体之间开展专业合作,鼓励发展跨行业、跨地区的合作社联合社,整合优势资源,发挥规模效应。
落实农产品加工技术对接,促进加工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培育一批成长型特色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加强农产品供求信息和采购、销售、配送服务,积极开展“农超(企、校)对接”等产销衔接活动,组织域内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特等经营性组织建设连锁店、直销店、营销中心,开拓农产品市场,推动农产品贸易。
积极谋划项目,万亩粮油高产创建项目,选定平川村和红石村开展粮油高产创建工作,经省农委检测结果亩产670.5公斤,比上年同期增长14.75%。推动湾沟宝源、砟子八宝等6个特色食用菌产业基地建设,新建总投资3500万元的晟铭黑木耳良种繁育有限公司、总投资5000万元的信诺牧业有限公司、总投资7000万元续建天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优化产业布局,建设湾沟宝源食用菌生产园区、八宝食用菌生产园区等6个特色食用菌产业园区。已栽培食用菌5800余万袋,其中黑木耳达3700万袋。发展永安村千亩苏子种植园区,50余户农户共种植苏子1000多亩。打造石人镇荣斌村、榆木桥子村千亩瓜园示范园,种植面积达1100余亩,初步形成了江源瓜果一条街。完善平川千亩蓝莓种植园,使园区建设更加规范,标准化种植面积达500余亩。扩大城墙千亩示范园区,在去年1000余亩的基础上,新发展200多亩。今年全区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9.1万亩,其中经济作物面积2.3万亩。人参留存面积70万平方米,新增森源人参种植园15万平方米,林下参面积1.5万亩。
如今江源以承天顺万吨窖酒、林源春生态科技、信诺肉牛养殖、天盛农业等优势产业为依托,全区初步形成了以玉香园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为主的鲜食玉米加工产业集群;以嘉园食用菌、瀚宝山珍为主的食用菌加工产业集群;以林源春、北源山珍为主的野生浆果、山野菜加工产业集群;以天盛农业和宝利农业为主的绿色食品、种植加工产业集群。(冯小桐 于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