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环境保护

江源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7-06-13  信息来源:   收藏
重回环保部 新掌门李干杰首次调研为何去了这里?

 今年5月31日,在担任河北省委副书记七个月后,李干杰重回环保部,任党组书记。曾在环保部担任过8年副部长,在国家核安全局兼任局长十年,重回环保部后,李干杰首次调研去了哪里?

  据环保部消息,环保部党组书记李干杰6月9日将首次调研选在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去年,西安环境监测站使用棉纱堵塞采样器,致使数据异常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现。此事经媒体披露后,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被称为“我国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造假第一案”。

  利用棉纱堵塞采样器,干扰空气质量的数据采集,西安环保系统包括两名分局局长在内的7名工作人员因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起诉。4月27日、28日,涉及两个环保分局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在西安中院分别开庭审理。

  来源:环境保护部

  李干杰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调研

  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李干杰6月9日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调研。李干杰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提高认识,创新思路,着力打造环境监测的“国家队”,确保数据“真、准、全”。

  在监测总站,李干杰仔细观看监测车、无人机等环境监测设备演示,与监测人员不时互动交流,要求充分利用现代环境监测技术手段,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更加有效的监测数据支持;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适用性检测平台、国家大气监测网颗粒物称重中心,要求确保数据准确,做到随时抽查,实现源头监督全覆盖;在空气质量预警预报中心,强调做好空气质量预警预测工作的重要性,要求进一步提高精准、精细化水平。李干杰还听取了“打好蓝天保卫战”进展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工作情况汇报。

  李干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谋划推进了一系列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为进一步做好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环保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构建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新模式,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持续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快实现由“督企”为主向“督企”“督政”并重转变,有力推动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李干杰指出,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顶梁柱,为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他充分肯定了监测总站工作,希望认识上再提高,切实担负起沉甸甸责任,守住环境监测职业道德和底线,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真、准、全”,打造一支能战斗、过得硬、任何时候都能胜任急难险重任务的环境监测“国家队”,为全力打好补齐全面小康环保短板攻坚战贡献力量。

  李干杰还就监测总站下步要重点抓好的相关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参加调研。

  相关链接:

  这些PM2.5监测数据的造假手段,你绝对想不到!

  石家庄“拦车洒水”式治霾无异掩耳盗铃

  下面就来盘点一下大气监测点的各种作假招数:

  1 空气采样器,戴上“棉口罩”

  今年2月,西安市长安区监测站迁到西安邮电大学南区楼顶,时任长安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站长的李某,在搬迁和调试仪器时,私自留下监测站钥匙,还偷偷记下了监控电脑的密码。

  之后,相关工作人员多次潜入监测站,用棉纱堵塞采样器,使得PM2.5浓度数值下降30-50%左右。如果空气湿度大的话,数值还会降低更多。

  他们自以为做得神不知鬼不觉。

  然而,长安区监测站属于国控监测子站,它的监测数据会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实时接收到。该站的监测数据频频出现异常,引起了国家监测总站的注意,于是派人来检查。当时站内监控视频已经被人为删除。

  事发后,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局长、长安区监测站站长、副站长等共5名相关工作人员,因涉嫌“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被警方带走,羁押在看守所,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其实过去,也曾发生过地方行政管理部门指使监测站编造、篡改数据的事,但一般是内部批评处理一下就不了了之。长安区这次,直接把数据造假的责任人送交司法机关,并可能面临刑责,尚属全国首次,震惊了业内。

  2 监测点旁,拦车“洗地”

  今年进入冬季后,京津冀频频遭遇雾霾。

  11月份,河北石家庄突发奇招,在学府路和柳荫街路口设了路障,只留出两辆车通过的距离,旁边警示牌上写着“禁止一切货运车辆通过”。还站着一些保安,拦下大货车,不让通行。

  这些保安一不是路政部门工作人员,二不是交警,只是当地“五七路”街道办事处雇佣而来。

  至于拦车目的,保安说是因为旁边就是河北经贸大学,校内有个大气监测站,拦车可以让监测数据“好看”。

  当地对这个监测站的“重点保护”,不仅拦车,还有“洗地”:监测站附近常有洒水车洒水,地面常常湿漉漉的。洒水车的工作人员说他是当地环保部门派来的,洒水是因为校园里有监测站。

  事情被曝光以后,石家庄官方回应说:之所以设路障,是因为那里是“事故多发区”,要“规范交通秩序,保障居民出行安全”,现已“责令清除路障,恢复通行”。

  但明眼人都清楚,这回应毫无诚意,只不过是转移话题,把大气监测数据的造假问题,转移成了交通问题罢了。

  与此类似的还有河南商丘。今年6月,商丘颁布了9条“精准治理措施”,包括:渣土车全封闭、道路全冲洗、餐馆安装油烟过滤设备、取缔露天烧烤……

  乍一看倒是挺好,方方面面都顾全到了,可再一看前提条件:“监测站点周围3公里范围内”——真让人啼笑皆非,难道监测站3公里以外是无人区?就不需要治理、就可以随便排放?

  这到底是治理大气污染,还是治理大气监测点污染?

  3 雾炮神器,专喷监测点

  雾炮车,以前就有,一般用于建筑施工场地抑制扬尘或者工矿企业除尘。

  近几年随着雾霾热,雾炮车也摇身一变,成了“治霾神器”。

  一些城市频繁有市民反映,监测点附近时常有雾炮车往来,定时定点、专车专用,专喷监测点。

  去年,天津河西区前进道附近的监测点,被路人发现“有个大炮始终对着环境监测点喷水”。

  4 其它

  除此以外,干扰监测点数据的“高招”还有不少。

  比如擅自把监测点搬到空气好的地方、在空气采样器进气孔偷偷安装过滤装置等等,这些在环保部“飞行检查”中多有暴露——没错,不是只有体育界查违禁药品才有飞行检查,现在环境监测领域也不得不搞突然袭击了!





责任编辑: 初审:    复审: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