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江源区围绕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历史机遇,积极应对国内经济下行和传统产业发展受阻的挑战和困难,坚定信心,真抓实干,释放产业活力,进一步夯实转型支撑,抓民生,保稳定,全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巩固和谐局面,推进江源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4.6亿元,比上年增长 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93.2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64.3亿元,增长10.2%。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4.3:56.6:39.1。全年人均生产总值62111元,同比增长5.6%。
二、农业
2016年,江源区继续扩大新农村建设,持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围绕“田、林、水”作足文章,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和效益型农业,推动农业经济持续提升。
农业种植业稳步发展。全区农业总产值完成13.4亿元,同比下降2.9%。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467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431公顷,粮食总产量完成2.78万吨。种植业产值完成5.9亿元,同比下降10.7%。从产品构成看,粮食、蔬菜、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为84.0:10.3:5.7。粮食作物中,玉米、大豆占粮食产量比重分别为62.4%、35.0%。
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3.8亿元,同比增长8.6%。
渔业及特产业生产平稳。全年人参产量145吨。食用菌产量950吨,其中:香菇产量3吨,黑木耳产量60.5吨。淡水鱼产量486吨。林蛙产量650吨。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完成3400万元,同比增长8.8%。
林业建设良性发展。全区林业用地5.2万公顷,其中,林地4.7万公顷,活立木蓄积517.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3.3%。林木绿化率67.4%。林业总产值2.4亿元。林木工程、林蛙养殖、中草药种植、食用菌培植为主导的综合性林特产业体系得以巩固。2016年,全区实施三北五期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333公顷,年末累计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333公顷,其中:退耕还林工程累计1000公顷,森林抚育面积9184公顷。当年苗木产量2800万株,年末实有育苗面积2公顷。连续33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江源区全面实施绿色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积极调整工业产业结构,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努力克服国内经济下行和传统产业发展受阻等不利因素,规模以上工业经济保持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户,全年实现增加值80.9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9.6亿元,同比增长9.9%;重工业实现增加值71.4亿元,同比增长6.5%。按行业划分:采矿业实现增加值27.8亿元,同比增长5.2%;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9.6亿元,同比增长8.2%;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3.5亿元,增长2.8%。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7.9亿元,同比增长5.0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9亿元,同比下降1.4%。
2016年末,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户。新增企业为江源区规模以上工业注入新活力。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80.0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2%
建筑业发展回暖。2016年,全区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9亿元,同比增长21.3%,较同期有所回升,发展形势乐观。
四、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
固定资产投资缓慢增长。2016年,江源区调整投资结构,以大项目为支撑,以改善投资环境为手段,以拉动经济增长为目标,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含农户)145.7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4.6亿元,同比增长6.3%,占全部投资比重为99.3%,拉动投资增长6.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1亿元,同比下降59.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仅为0.7%。
从经济类型看,2016年完成国有投资11.5亿元,同比下降3.5%,占投资比重为7.9%;非国有投资完成134.2亿元,同比增长5.7%,占全部投资比重的92.1%。
从投资构成上看,一产完成投资22.9亿元,同比下降3.2%,占全部投资比重的15.7%;二产完成投资90.2亿元,同比下降5.6%,占投资比重的61.9%;三产投资完成32.7亿元,同比增长66.9%,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2.4%。
招商引资平稳。2016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4.0亿元。同比下降7.0%。
五、交通运输、邮电业和电力供应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2016年,全区载客汽车69辆,客位2231个;载货汽车1409辆,吨位4605吨。全区营运客车882辆。营运客车中班线客运85辆,客运线路43条,营运里程4310公里。
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164万人次,旅客周转量9518万人公里;完成公路货运量152万吨,货运周转量3.9亿吨公里。
邮政电信事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463万元,同比增长5%;联通固网设备总容量1.0万门,移动电话用户4.1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1.0万户;移动公司固定电话用户2035户,移动电话用户8.2万户,互联网8100户;电信固定电话用户34户,互联网宽带用户3605户,移动电话用户6200户;吉视传媒互联网宽带用户3300户。
电力供应极大满足全区生产生活。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其中,大工业用电1.3亿千瓦时,普通工业用电1112.0万千瓦时;商业用电1939.74万千瓦时;非工业用电1139.9万 千瓦时;农业用电263.6万千瓦时;非居民用电880.9万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9089.1万千瓦时。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2016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亿元,同比增长9.3%。
按照全区户籍人口230384人计算,全年江源区人均社会消费品额达到15466元,同比增长10.9%,对比近五年数据(如图所示),说明江源区居民消费活跃,对全区经济的拉动能力凸显。
2012-2016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单位:元
从行业结构来看,江源区消费情况主要以商品零售业为主导,是拉动消费市场的主要动力。2016年批发业实现销售22.5亿元,同比增长11.0%;零售业实现销售额36.3亿元,同比增长11.4%;住宿业实现营业额0.5亿元,同比增长14.1%;餐饮业实现营业额7.1亿元,同比增长17.3%;商品零售业占总销售额的近八成,其主导地位明显。
七、财政、金融业
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由于受支柱产业税源减少的影响,转型升级企业尚未全面完成,全区财政收入支出增长幅度不大。2016年,一般预算财政收入8.7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7.3亿元,同比增长5.9%。地方级国税收入7050万元,同比增长73%,地方级地税收入3.5亿元,同比下降13.7%,地方级财政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27.6%;一般预算财政支出24.4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教育支出2.8亿元,同比减少3.6%;卫生医疗支出2.2亿元,同比增长42.2%;社保支出6.5亿元。同比增长3.9%。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2016年末,全区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2.4亿元,同比增长2.8倍。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52.0亿元,同比增长6.9%。各项贷款余额18.5亿元,同比下降41.1%。
八、教育、文化和卫生事业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目前,全区有学校35所,在校学生10980人。其中:中学17所,在校学生5340人,小学18所(含3个教学网点),在校学生564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师资力量不断优化。教师职工总数2200人,专任教师1504人。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16年末,全区有文化馆1所,全部职工16人。
2016年,江源区共有文化总站1个,文化站8个,每个文化站3人,文化大院60个,社区文化活动室31个。文化馆共主办、承办、组织、参与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30余次,其中,大型文化活动20余场次;社区文化活动80余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30余场;青少年文化活动4场;组织参加了2016年首届“美丽白山金秋文艺汇演”大型文艺演出一次,演职人员达200余人。
2016年,江源区文化馆开设各类培训班12个,培训400余次,1.2万多人,深入社区、乡镇、学校、企业辅导、指导50余次;为7个社区发放了文化活动设备,开展了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开办画展一次,征集多幅美术、书法、摄影作品,送戏下乡8次。免费开放工作全面开展,平均每天开放8小时,开放时间180余天,受服务群众2万余次,全年开展各类大型文艺活动19次。
全区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微波站各1座,广播电视覆盖率97%。
卫生服务辐射范围扩大。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74个。医疗床位数1181张。全区在职卫生人员总数807人。全区执业医生561人。全区职业助理医生165人。全区执业护士773人。卫生技术人员632人。在职初级职称238人。在职中级职称290人。在职高级职称104人。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6年,全区年末户籍人口21.8万人,总户数10.6万户,比上年减少835户。其中:乡村人口5.1万人,城镇人口16.8万人。
2016年,全区人口总数25.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33人,人口出生率4.07‰,比上年增长0.4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971人,死亡率3.83‰,比上年下降1.1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加62人,增减率0.24‰。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为:106.6:100。
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2016年末,全区最低保障户数17176户,低保人24937人,发放低保资金9470.5万元。其中,城镇居民最低保障户12525户,低保人18448人,发放保资金8165万元;农村最低保障户数4651户,低保人员6489人,发放低保资金1305.5万元。
社会保险保持平稳。2016年底,城镇基本养老覆盖总人数76326人。其中,从业人员38402人,离退休人员37924人;城乡保人数29990人,其中,60岁以上人数13449人,60岁以下人数16541人。
城乡医保更加完善。城镇医疗参保人员208410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9236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16050人。生育保险48919人;工伤保险69294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59564人。
就业形式良好。2016新增就业8986人;下岗失业再就业4289人;失业率4%;零就业家庭比率完成100%。
十、环境保护
环保工作依然保持良好。环保监测各项指标均达到环保要求。年内设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100%;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81%;饮用水源达标率保持100%。“三废”治理得到加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达到95%;烟尘排放达标率达到97%;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率100%。污水处理厂1座。垃圾处理站1个。(统计局)
注:⒈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全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值用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⒉公报数据来源由统计局各专业和有关部门提供。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