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江源区工业经济极具挑战的一年,随着“新型经济”的全面建设,工业结构的调整层次愈加深化,覆盖方位愈加全民,产业发展的新体系已初步建立。在这样的背景下,江源区积极贯彻这一国策,不断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一、白山市江源区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截止到2016年末,全区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0.9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12月份当月完成工业增加值4.3亿元,同比增长10%。白山市江源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0户,新进2户规上工业企业,给白山市江源区工业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重工业“继续领跑”,轻工业“疾步徐行”。
从工业类型分布来看,重工业仍居于主导地位,全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71.4亿元,累计增长6.5%;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轻工业迎来复苏,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9.6亿元,累计增长9.9%。
(二)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制造业重回“高速”时代。
江源工业经济的三大主导行业今年形势良好。随着新型经济战略的实施,给各行业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采矿业增速放缓,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7.8亿元,累计增长5.2%;另一方面制造业有了大幅提升,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9.6亿元,累计增长8.2%,重回“高速”时代。而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仍秉承稳定的发展基调,完成工业增加值3.5亿元,增速保持在2.8%左右。
(三)股份制企业高速发展,小型企业发展强劲。
从企业性质来看,股份制企业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8.2亿元,累计增长7.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受国内外投资环境影响,当年为负增长,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亿元左右,累计增长-2.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发展较为稳定,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7亿元,累计增长4.7%。从企业类型来看,小型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5.4亿元,累计增长7.6%,中型企业正处于转型期,产量有所降低,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6亿元左右,累计增长-1.2%。
二、白山市江源区工业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传统行业发展步率降调。
在当前供给侧改革下,一些传统行业难免受到冲击。产业结构的调整适合经济发展趋势,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但在转型前期,我们的一些传统行业比如采矿业、钢铁煤炭等能源企业要减少生产、要加大科技开发等,企业生产投入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就导致企业的产量减少,获得利润减少,这一点在采矿业上体现尤为明显,采矿业的发展速度渐渐放缓,预计在这一段时间内都将处于中低速的稳定发展状态中。
(二)江源区制造业经济迎来新一轮迸发,增速重回8%。
众多企业的利润幅度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作为江源地区创造产值最高的制造业多数为传统简约型企业,主要分布在建材加工如木材半成品的制造和水泥等基础加工材料的行业上,价值不高,技术层面处于原始环节,企业获得质的提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下会制约江源地区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大中型企业支撑能力较弱,企业规模效应不强。
在当代城市的发展模式中,,工业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大中型企业的支持,“几企托一城”的案例在国内外都很常见。江源地区一直以来存在着缺少大中型企业的短板,当然这和城市规模和投资环境是相关的,是强求不来的。我们可以把引进大中企业作为努力方向之一,因为小型企业毕竟局限于资金、规模和抗风险能力等方面上,难以作为城市应对瞬息万变的经济局势的依托。所以,弥补大中型企业缺失的短板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四)科技与创新不足,企业续力需要新的源点。
科技与创新与企业自身的实力、经营理念和市场的需求引导是分不开的。江源地区的经济还有待发展,对科技与创新的投入不能跟进大时代下产业结构调整的进度,同时作为县区级的基础城市结构定位,消费市场对于高科技产品并无太大需求。内因外由都使得企业的科研支出一直较少,除了产品必要的升级换代,并无企业文化对创新的大力支持,创新与科技氛围比较薄弱,这会使得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在今后会制约企业的发展,从而对江源工业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白山市江源区工业经济的几点建议
(一)促进工业经济良性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进一步扩大工业经济总量,为产业结构深化调整打好基础,以良性发展为基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自我创新,打造企业优秀文化,从而推动全区工业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时也要兼顾发展与协调,避免调整就是要先不发展的误区。我们要在发展中探寻新型经济的道路,在转型阶段力求稳定,使地区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二)投资环境亟待改善,促进工业招大引强。
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招商引资的前提,投资环境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投资潜力,另一方面是投资氛围。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投资获得,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空间大才是能吸引大型企业入驻的潜力股。江源地区经济前景相对较好,随着长白山经济群的建设,长白山地区的发展潜力日益被人看重,同时高铁、高速等交通干线的大规模修建也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江源地区的投资氛围比较和谐,政企沟通畅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加大对工业扶持力度,积极吸引外地企业入驻我区建厂生产,吸引更多、更好的企业走进来。
(三)培育扶持重点企业,以规模效应带动全区企业发展。
在现有的条件下,对我区工业企业进行全面评估,把其中成长空间较大的企业列入重点扶持对象,制定一些合理的针对性帮扶政策,搭建融资平台,落实税费优惠等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鼓励企业创新,加强“互联网+”的信息建设,提升企业知名度助力其开拓市场,共同努力让一部分企业先壮大起来。在这部分企业壮大后,促进相关企业的交流合作,整合生产要素,搭建并完善各行业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发挥带动作用。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企业发展基石。
精英队伍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城镇企业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一个好的企业家和一支优秀的精英团队对一个企业来说作用是巨大的。就企业家而言,我们要重点提升他们的自身能力,定期组织我区的企业家们开展各类有助于提升能力的活动,比如开讲座、办论坛以及去外参观,引导企业家不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通过各种方式,来使我们的企业家成为一支精通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工匠精神、能够适应市场变化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发挥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重视引进、培养、吸收人才的各个环节,完善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健全激励机制,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张伯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