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实现预防机制前瞻化。构筑制度监督“预警线”,探索推行领导班子议事票决制、股级干部选拔任用预审制、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待岗管理等制度,全面加强对各个层面干部的管理监督。
二是强化信息公开,实现选人用人透明化。构筑选人用人“标准线”,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的基础上,对推荐职位、任职资格、工作实绩、提名推荐结果全部予以公开,让群众事前先准备、事中有选择、事后知结果,扩大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三是强化平台建设,实现监督渠道立体化。构筑群众监督“防火线”,利用网络传播的速度快和范围覆盖广等优势,建立来访、来信(电)、网络举报“三位一体”的干部监督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征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举报信息,拓宽干部监督信息收集领域。
四是强化方法措施,实现干部约谈双向化。构筑思想监督“后防线”,通过开展组织部长主动约谈党员干部、党员干部直接约谈组织部长的“双向约谈”活动,进一步拓宽组织部门与党员干部之间沟通交流渠道,密切组织部门与党员干部关系,提高组织工作服务水平,激活干部队伍活力。
五是强化监督实效,实现惩治纠正规范化。构筑惩治处理“高压线”,面向群众对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正向测评,面向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对测评结果进行反向评价,对不胜任现职的干部,实行末位待岗,进一步加大区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想事、干事工作压力,让“一把手”更加勤奋敬业,让副职干部更加注重执行力提升。(区委组织部 吴晓燕 姚 钢)
区住建局大力推进绿化美化工作
一是统筹谋划分工,广泛宣传报道。安排部署年度全区城乡绿化工作任务,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检查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坚持对全区居民进行绿化美化和公民应尽植树义务的思想教育,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宣传画廊、板报等方式,广泛宣传绿化美化的重要意义。
二是突出重点,推进城区绿化跨越式发展。按照创建省级“卫生城和园林城”的目标,加强城市中心区绿地建设,使绿地的分布均衡发展;加强街路绿地建设,采用乔、灌、花、草、藤相结合的种植方式,在人行道上采用双排种植行道树的形式打造林荫路,增加道路的绿量;加大单位绿地建设,把庭院绿化美化列入文明单位建设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验收范围,激发各企事业单位搞好庭院绿化的积极性。
三是加快生态建设进程,绿化美化工作成效显著。在巩固扩大2012年城区和镇村绿化美化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加大、加快绿化美化建设步伐。完善城区主干路绿化,增设临江街绿地休憩设施,增设各出入口的景观绿化,目前已完成投资566万元,补植完善绿化面积1.734公顷,云杉、杨树、黑松等乔木种植1649株,各类花卉种植23.7万株,灌木种植51万株。(区住建局 徐 雷)
区牧业管理服务中心全面开展畜牧业安全生产大排查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针对全区各规模养殖场、屠宰生产企业、冷配站点等相关单位,转发省、市《关于加强畜牧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提升生产经营者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二是进入企业,实地排查。对域内60家规模养殖场(户)在防火、防暴雨、防泥石流等方面开展宣传指导;对10家屠宰企业在用电、用气、冷藏等方面进行重点排查,督促企业工作人员按照生产流程开展工作;对全区4家冷配站点在液氮的运输、使用方面进行技术指导,要求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确保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三是严格监管,市场巡查。对全区7家兽药经营企业及19家饲料经营企业进行专项检查,对兽药、饲料的进货渠道、生产厂商、批号、有效期、保存条件、销售去向等内容进行全面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屠宰企业官方兽医派驻制和“一岗双责”制,要求检疫人员24小时在岗,严把现场检疫关,对查出的病害肉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理。(区牧业中心 齐仲强)
区工业经济开发区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
一是层层包保,推进大项目建设。重点项目实行班子领导包保、内设部门负责、项目单位承办的“三位一体”责任制,包保领导下一线,与项目单位“零距离”接触,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并积极帮助企业和项目单位协调解决手续、资金等难题,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是大力招商,促进大项目建设。围绕新型建材、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矿业加工、新材料五大特色产业园,关注山东、成都、上海、北京等重点区域的产业导向,选派专人抓招商,有效对接客商和项目。重点推进木塑、兴企路改造等新建项目及山水水泥、百万吨焦化、天圣源医药等续建项目,加快建设广场砖、玄武岩纤维等项目,着力培育各产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开发区经济核心竞争力。
三是抓“软环境”建设,服务大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项目跟踪机制,定期对项目建设进行督导调度,通报项目进度,剖析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项目落地生根,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使重点项目建设成为推进开发区经济大发展的“引擎”。(区工业经济开发区 张洪才)
区民政局做好2013年防汛工作
一是成立抗洪救灾领导小组,落实领导责任制,明确相关镇(街)科室职责,做到防范到点、责任到人。
二是局内制定下发《关于做好2013防汛救灾工作的通知》,针对镇(街)范围内的重点区域做好应急防御措施,加大防汛抢险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防汛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防汛抢险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三是组织全区民政系统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存在隐患的灾害危险点及时进行治理,及时上报,确保各处隐患得到有效防范。加大地质灾害防范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
四是加强汛期巡逻巡查及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雨情、汛情、水情和灾情及时准确地上传下达;加强防汛物资储备,做好救灾交通工具的保养,随时接受调度。(区民政局 赵昱衡)
区司法局“四告知”提升调解工作公信力
一是接待当事人时,告知当事人调解员身份、职务、办公电话等基本信息,确保调解过程公平、公正。
二是受理纠纷时,告知当事人相关调解程序、所需提供材料、监督电话和调解时限等,确保当事人了解调解进程。
三是在调解过程中,依照有关法律,根据查证的事实,及时告知双方当事人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以及将会承担的法律后果,确保调解依法有序进行。
四是调解结束后,对达成调解协议的,告知被申请人的义务以及不履行义务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对未达成协议的,告知当事人如何依照程序法律诉讼;对有激化迹象的矛盾,及时与相关单位和部门沟通联系,做好矛盾化解稳控工作。
年初至今,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47件,调解成功244件,调解成功率达98.8%,充分发挥了基层司法的矛盾化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区司法局 王艺?)
区综治办深入开展政法机关干警联系基层活动
一是认真组织领导。成立政法干警联系基层活动领导小组,建立政法干警联系点,实行政法机关联系基层制度,政法机关领导干部联系镇(街),科室负责人联系村(社区),一般干警联系社(屯),将治安混乱、案件高发地区,矛盾突出的地方和单位,基层基础工作薄弱落后、党群干群警民关系紧张的村(社区)作为走访重点地区,自开展活动以来,深入基层走访8000余户。
二是丰富活动形式。采取走村串户拜访、田间地头随访,在每个村设立群众信访意见箱,将便民联系卡、民情调查表发放到户并定期收集整理等方式,认真收集并解决群众所反映的问题。通过宣讲典型案例、发放手册、多媒体宣传等形式开展法律宣传,普及各类法律知识,增强群众法律意识。
三是切实解决问题。摸清各类涉稳的倾向性问题,摸排因土地征用流转、房屋拆迁补偿、民族宗教问题、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137件,对已经掌握的涉稳问题特别是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就地解决115件,排查安全隐患32件。(区综治办 史小平)
区法院四举措提高民营企业经济法律意识
一是上门服务,选派业务素质高的法官深入到企业内部,解答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难题,为民营企业把脉问诊、进行“法律体检”。
二是邀请民营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走进法院旁听庭审,交流观摩体会,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法律效果。
三是到民营企业上法律课,为民营企业经营人员提供法律知识培训,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素质,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是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及常用的诉讼知识汇编成册送至企业,为民营企业依法经营、合理避险当好参谋。(区法院 马文魁 刘 珊)